关注新智造网

新智造网 > 加工问答 > 问答详情 我要提问

采购1000个双联动升降支架

认证会员 董经理 | 来自:山东-泰安 | 浏览109次 | 提问时间:12-07 16:24 | 回答数量:0
采购1000个双联动升降支架;能做的具体联系。点击查看详细

支架订单 支架厂家

标签: 支架 升降支架 双联动升降支架 

您目前状态:非注册用户 (**部分为隐藏内容,仅对会员开放)

查看隐藏内容请先登录或注册会员 登  录 注  册

相关问答
有一台定量双联叶片泵,型号是:PV2R21-41/10。 小流量端设定的15MPa,大流量端设定的6MPa;用了不到3个月,小流量端打不起高压了,最多升到11MPa,而且压力升高速度极慢。拆下来后清洗零件,发现并没有明显磨损的地方,原样装回。 把泵装回油站上后,开电机,压力正常了,可噪音特别大,噪音特别大,特别大。。。请高手指点一下该如何办呢。与电机联接的同心度没问题。输出油管的震动很厉害。 请前辈高手指点。谢谢
楼主解决问题能说出来,值得赞扬,好多人求助以后。就没影了,问一下楼主,为什么先前只能打到11mpa? 定子上面组成密封腔的圆盘状零件(具体叫什么名字我说不上来,不是专门搞液压的,我做非标机械)的一颗连接螺钉松了,压力太高就出现微小缝隙造成内漏,拧紧就行了
单联泵加储能器常见,为了改小泵和电机或加大排量。但高低压双联泵加储能器不常见,也是为了改小电机加大排量,既吹高速又吹节能。压铸机本就有压射储能器,由高压泵供油,改小高压泵后,压射储能器充油时间延长一倍,不影响使用。但改小低压泵会影响排量,所以需另加个低压储能器。 未改前的参数,高压泵排量40升,油压12MP,低压泵排量100升,油压三点五MP,电机功率15KW。 现在除了油压,泵和电机都改小一倍,压射储能器充油时间长了一倍,低压排量也减了一倍,但加低压储能器,在原来的卸荷时间,低压泵给低压储能器充油。 图上单向阀1是原有的双联泵站单向阀,负责高压升压低压卸荷时,高压不由低压卸荷阀卸荷。单向阀2和3是新加的,2就是在高压电卸荷时,低压储能器不由高压阀卸荷,3就是在低压卸荷时,低压储能器不由低压卸荷。低压用了两个卸荷阀,中间的卸荷阀,是高压升压时,低压卸荷,电机把功率都交给高压,右边的卸荷阀是低压储能器充满时,发讯让低压卸荷。这两个卸荷阀也可以并为一个,但它是两个外控油路发讯卸荷(系统和低压储能器),所以先导阀,卸荷阀的先导阀不是带顶杆么,就一根顶杆,两股油不好共推一根顶杆,油会互蹿,你不要说加个电磁阀切换什么的,我不比你懂么,要弄简单。 这个液压图是我设计的,厂家的结构听说用了两个换向阀,而我这个结构和电气无关,程序都不用改,但只是讨论一下原理,这个结构也不好用,不安全,因为低压储能器油压常通系统,要是系统漏油了——
改小电机后,但负载时间长了,到底节电不节电,鬼知道,也不能听他一面之词,有客户就说看不出来。但速度肯定快了,这个速度比节电还重要,打一个压铸机20秒,哪怕你能快一秒,工效提高百分之五,比节电的效益大。 对厂家来说,把无用的比例阀扔了,加了低压个储能器,可能成本还降了,因为你以前不敢比例阀,明知无用,全靠那个装逼。 以前我还有一个问题,比如驱一个缸,用泵驱,油压2MP,如果改用低压储能器驱,低压储能器的油压至少得是3MP,所以电机先充储能器,再由储能器放油,这玩意,和直驱比阻力变大了,有压力差,当然了,这个压力差也造成了高流速,转成工效。但是,和储能器放油口通径关系更大,你把储能器油压调到两点三MP,把放油口搞大(相当于减小电阻),速度一样快。 所以从这个方面讲,2MP变3MP,还是—— 你别小看这1MP,低压泵排量大,泵的叶片大,相当于负载提了一半。 ——再扯闲篇,技术是我们本地土厂子搞得,专利叫节能液压站,他左防右防,可能在市场上表现不错,结果被宜兴和东莞的同行把设计偷去了,已经起诉宜兴了,东莞这家他可能还不知道。东莞这家还搞笑,为了混淆视听,起名为直接电源——什么玩意,什么意思呀,妈的,一点文化没有。 另一张图是本地山寨厂也偷去了。 我没事在网上就海捕,只要你传到网上,我一天十个小时搜压铸机,所以有人说我信息灵,我灵个屁,足不出户的,只是对网上灵。 再一个问题,听说乱调压力阀,就会烧电机,因为电机从十五改成七点五了。建议改成恒功率变量泵,功率恒定,不烧电机,另外泵站也简单,是个单联泵。对不对,他的泵站比高低压双联泵站还复杂,要用单联变量泵的话,只需一个电磁溢流阀,一个压力传感器。 变量泵给低压储能器充满(3MP),会自动给压射储能器充(12MP),再充满,系统压力一到13MP(压力传感器设定压力),系统就卸荷。 最好让储能油在卸荷时推一下变量泵芯,减少卸荷量,降油温,此油由一个电磁阀控制。
图书信息 书名:五轴联动并联机床关键技术 ISBN:7802471095 作者: 赵辉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4-1 开本:32开 页数:215页 市场价:¥22 元 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了并联机床所涉及的一些关键技术,如并联机床的构型、并联机床的运动学和刚度、并联机床数控系统等。从整体上来看,本书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包括了第1、2章,第1章属于介绍性内容,第2章属于数学基础介绍;第二部分包括了3~7章,主要属于并联机床机械系统方面的内容;第三部分则包含了剩余章节,主要涉及并联机床数控系统的一些关键技术。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并联机床的起源 1.2 并联机床的研究背景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并联机床的发展展望 1.5 本书主要内容 第2章 数学基础 2.1 概述 2.2 坐标变换 2.3 螺旋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并联机床的机构构型 3.1 概述 3.2 并联机构的基本组成分析 3.3 运动副类型 3.4 运动支链类型 3.5 描述支链末端运动的特殊坐标 3.6 并联机构构型原理和机构构型 3.7 并联机床的构型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并联机床运动学 4.1 概述 4.2 五轴并联机床几何模型 4.3 五自由度并联机床运动学模型 4.4 并联机床运动学正反解 4.5 速度Jacobian矩阵和输入输出速度影射关系 4.6 角速度在不同坐标系中的表示 4.7 并联机床刀具平移量和转动角度之间的当量关系 4.8 不同工件坐标系下坐标变换关系 4.9 并联机床的工作空间 4.10 并联机床的奇异性 4.11 本章小结 第5章 并联机床静力学及静刚度分析 5.1 概述 5.2 并联机床特殊零部件的受力分析 5.3 五自由度并联机构力Jacobian矩阵和速度Jacobian矩阵的关系 5.4 五轴并联机床静力学分析 5.5 并联机床静刚度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并联机床承载力 6.1 概述 6.2 并联机床的承载力指标 6.3 并联机床承载力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并联机床几何误差分析 7.1 概述 7.2 误差建模 7.3 误差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数控系统设计 8.1 概述 8.2 并联机床数控系统 8.3 运动控制与运动控制器 8.4 数控软件系统及其功能 8.5 软件工程方法及其在数控软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8.6 模式及其在数控软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8.7 软件流程 8.8 本章小结 第9章 数控硬件系统的实现 9.1 概述 9.2 系统构成 9.3 PMAC控制器与双端口RAM介绍 9.4 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9.5 本章小结 第10章 数控软件系统的实现 10.1 概述 10.2 代码解释与检查 10.3 运动控制 10。4 速度控制 10.5 并联机床参考点确定 10.6 PLC及机床监控功能的实现 10.7 几个数控系统常见功能的实现 10.8 软件主要模块功能 10.9 本章小结 附录 A 同伦方法 B 粒子群算法 B.1 基本粒子群算法 B.2 粒子群算法的改进 B.3 粒子群算法举例——3RRR并联机器人优化设计 C 区间分析 C.1 区间数、区间向量和区间矩阵 C.2 函数的区间扩展 C.3 非线性方程组的区间解法 C.4 举例 参考文献 封面
文件解压后16.1MB,共4个分卷。有封面、页面齐全,可以放心下载。先占住一楼,吃饭去。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