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新智造网

新智造网 > 加工问答 > 问答详情 我要提问

铸铁件断开后,涂透明漆可以保持原断口状态吗?

大的 | 来自:河南 新乡 | 浏览549次 | 提问时间:08-21 16:01 | 回答数量:1
铁件或试块断开后,如何长时间保持原断口状态呢?涂何种透明漆好!(拍照除外)
回答人:夕影08-21 17:25
防锈油应该可以··

铸铁件订单 铸铁件厂家

标签: 铸铁件 透明漆 

您目前状态:非注册用户 (**部分为隐藏内容,仅对会员开放)

查看隐藏内容请先登录或注册会员 登  录 注  册

相关问答
现在在用消失模开发套筒类的零件,零件顶面总是出现夹渣、积碳的缺陷问题。采用暗冒口不论冒口什么形式、多大截面积始终无法解决问题。现在打算采用明顶冒口,但是没有这方面的使用经验,请坛里前辈们指点一下!另外:灰铸铁件是不是采用暗冒口不能起到集渣的作用?
明冒口可以起到储存过冷铁水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也能把泡沫分解不尽的残留物聚集起来。但有一点要注意,就是安全。在铁水快充满时在明冒口的地方偶尔会有铁水飞溅。。浇注的时候应该注意。也可以在明冒口上套一个套筒防止铁水飞溅。。
氮气孔难以诊断,往往被误认为是缩孔、缩松。一旦出现这种缺陷,常常会导致铸件批量报废,损失很大。希望能通过此次交流,帮助铸造同行开拓思路,理清思路,快速分析解决问题,避免走弯路,我先抛砖引玉: 特征: 枝晶间裂隙状氮气孔 这种缺陷呈裂隙状多角形或断续裂纹状,跟其它的气孔类缺陷大不相同,从外观上看没有明显的气体痕迹,但能明显看到粗大的树枝晶,跟缩孔、缩松缺陷有点类似,所以在有些较厚大件上,经常被误认为是缩孔、缩松。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气孔在铸件断面上呈大面积分布,有的也分布在较大的平面处,在铸件最后凝固如冒口附近,热节中心最为密集,这类气孔常发生在同一炉或同一浇包浇注的全部或大部分铸件中。由于是在凝固过程晚期形成的,因而气孔孔洞形状不是圆球形的,而改变为多角形或枝晶间裂隙状的,这说明气泡生成及长大时,其周边被固体的枝晶壁所包围,而不能形成圆球形的气孔。 来源:液态金属所吸收的氮来自多种途径,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浇注前金属液本身所含的氮;二是树脂砂中所含的氮。 对于冲天炉熔炼的灰铸铁,炉料中的废钢是氮的重要来源,碱性电弧炉废钢,其含氮量可达60ppm~ 140ppm,废钢多于35%,就有可能产生氮气孔。 树脂砂中所含的氮来源于树脂及固化剂、再生砂中积累的氮、型砂中的含氮附加物及涂料中的氮。 沥青焦炭含氮量高,作为增碳剂使用时容易产生氮气孔,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而电极电墨作为增碳剂,则由于其含氮量低而不容易发生氮气孔。此外,在熔炼过程中即使加入含氮量高的增碳剂,如沥青焦炭,也只有在刚加入铁液时含氮量急剧增加,当铁液保温十多分钟后,含氮量逐渐恢复到加增碳剂前的水平。 机理:  ①用树脂砂生产铸铁件更容易产生氮气孔,这是因为当铁液浇入铸型后,含N的树脂受热分解出NH3,NH3又在金属液表面离解,NH3一[N]+3/2H2,[N]原子相当一部分进入铸型,金属界面尚处于熔融状态的金属表层,并由表向里扩散,致使表层金属液为氮饱和。而到金属凝固期间,氮的溶解度急剧下降,就会析出氮气,形成氮气孔。 ②铁水中含氮量大于100ppm时,往往会产生氮气孔,凝固前金属液所含全氮量=浇注前金属液本身的全氮量+树脂砂分解侵入金属液的氮量。金属液内的含氮量主要靠控制原材料废钢进行。 ③砂铁比过高,型砂烧不透,这是导致再生砂残留含N量过高的重要因素,检测烧灼减量是监控树脂砂里面残留N量的一个主要手段。 ④熔炼方式对灰铸铁中含氮量有较大的影响。即使是C、Si含量相同的铁液,用工频电炉熔炼比冲天炉熔炼时的白口倾向大,含氮量也高。  ⑤对于酚醛尿烷树脂中的聚异氰酸酯,在潮湿的环境下使用时,NCO与水强烈反应,产生NH2,则要确保聚异氰酸酯容器的密封,减少它与空气的接触。 ⑥铁液含氮量高引起的氮气孔的防止方法是:铁液中加入钛铁,降低铸铁白口倾向和正确选用增碳剂。 ⑦防止树脂砂含氮量高引起的氮气孔的方法是:选用低氮树脂,型砂或涂料中加入氧化铁粉和避免树脂受潮。 降低氮气孔缺陷的方法总结: 1)将废钢加入量由3O%降至2O%; 2)在铁液中加入氮稳定剂——锆、钛以及硼、铝,和氮生成稳定的化合物,从而降低了溶解[N]的浓度,即减少了含N量,也起脱氮作用。特别是低碳当量灰铸铁件,当含氮量过高时,会产生枝晶间裂隙状氮气孔,铁液中加人Ti可以消除这种氮气孔。灰铸铁含碳、硅低,即碳当量低时,氮在铁液中的溶解度增大。因此,高牌号灰铸铁件易产生裂隙状氮气孔。当熔融状态的铸铁中含有Zr、Al、Ti、Mg等元素时,可能形成氮化物,使铁液中的含氮量减少; 3)选用含N量5<的中氮树脂,减少粘结剂中含N量; 4)下大力气着重解决再生砂的含N量问题,通过加大除尘力度,增强再生效果,提高脱膜率等措施,降低再生砂中的灼烧减量(<5),从而减少残留含N 量; 5)制作专用工装,提高铁砂比,减少树脂砂的浪费,提高型砂的烧透比,从而提高型砂去N 的比例; 6)新旧砂比例,减少旧砂用量; 7)在造型操作上下功夫,特别是刷涂料后,要用喷灯烘干; 8)改进浇注系统,提高浇注速度,缩短浇注时间; 9)实际上随着废钢配比增加,增碳剂的加入量也随之增多,增碳剂中所含的氮大部分加入铁液中,特别是加入增碳剂后很快进行浇注时,加入增碳剂后立即出炉浇注是不妥当的,而要通过保温一段时间10分钟以上,让氮气逃逸; 10)加强排气功能,通过倾斜浇注(冒口端高),多扎出气孔,使型腔中的气体尽快排出,减少氮气侵入金属液机会。
如何准确判定N气孔 形状,裂隙状,与其它类型的气孔区别较大,但,倒是有点像缩松,要结合金相观察!
球墨铸铁凝固特点 球墨铸铁与灰铸铁的凝固方式不同是由球墨与片墨生长方式不同而造成的。 在亚共晶灰铁中石墨在初生奥氏体的边缘开始析出后,石墨片的两侧处在奥氏体的包围下从奥氏体中吸收石墨而变厚,石墨片的先端在液体中吸收石墨而生长。 在球墨铸铁中,由于石墨呈球状,石墨球析出后就开始向周围吸收石墨,周围的液体因为w(C)量降低而变为固态的奥氏体并且将石墨球包围;由于石墨球处在奥氏体的包围中,从奥氏体中只能吸收的碳较为有限,而液体中的碳通过固体向石墨球扩散的速度很慢,被奥氏体包围又限制了它的长大;所以,即使球墨铸铁的碳当量比灰铸铁高很多,球铁的石墨化却比较困难,因而也就没有足够的石墨化膨胀来抵消凝固收缩;因此,球墨铸铁容易产生缩孔。 另外,包裹石墨球的奥氏体层厚度一般是石墨球径的1.4倍,也就是说石墨球越大奥氏体层越厚,液体中的碳通过奥氏体转移至石墨球的难度也越大。 低硅球墨铸铁容易产生白口的根本原因也在于球墨铸铁的凝固方式。如上所述,由于球墨铸铁石墨化困难,没有足够的由石墨化产生的结晶潜热向铸型内释放而增大了过冷度,石墨来不及析出就形成了渗碳体。此外,球墨铸铁孕育衰退快,也是极易发生过冷的因素之一。 球墨铸铁无冒口铸造的条件 从球墨铸铁的凝固特点不难看出,球墨铸铁件要实现无冒口铸造的难度较大。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对球墨铸铁实现无冒口铸造工艺所需具备的条件作了一些归纳总结,在此与同行分享。 1、铁液成分的选择 碳当量(CE) 在同等条件下,微小的石墨在铁液中容易溶解并且不容易生长;随着石墨长大,石墨的生长速度也变快,所以使铁液在共晶前就产生初生石墨对促进共晶凝固石墨化是非常有利的。过共晶成分的铁液就能满足这样的条件,但过高的CE值使石墨在共晶凝固前就长大,长大到一定尺寸时石墨开始上浮,产生石墨漂浮缺陷。这时,由石墨化引起的体积膨胀只会造成铁液液面上升,不但对铸件的补缩毫无意义,而且由于石墨在液态时吸收了大量的碳,反而造成在共晶凝固时铁液中的w(C)量低不能产生足够的共晶石墨,也就不能抵消由于共晶凝固造成的收缩。实践证明,能够将CE值控制在4.30%~4.50%是最理想的。 硅(Si) 一般认为在Fe-C-Si系合金中,Si是石墨化元素,w(Si)量高有利于石墨化膨胀,能够减少缩孔的发生。很少有人知道,Si是阻碍共晶凝固石墨化的。所以,不论从补缩的角度考虑,还是从防止碎块状石墨产生的角度考虑,只要能通过强化孕育等措施防止白口产生,都要尽可能地降低w(Si)量。 碳(C) 在合理的CE值条件下,尽可能提高w(C)量。事实证明球墨铸铁的w(C)量控制在3.60%~3.70%,铸件具有最小的收缩率。 硫(S) S是阻碍石墨球化的主要元素,球化处理的主要目的就是脱S,但球墨铸铁孕育衰退快与w(S)量太低有直接关系;所以,适当的w(S)量是必要的。可以将w(S)量控制在0.015%左右,利用MgS的成核作用增加石墨核心质点以增加石墨球数,减少衰退。 镁(Mg) Mg也是阻碍石墨化的元素,所以在保证球化率能够达到90%以上的前提下,Mg应尽可能低。在原铁液w(O)、w(S)量不高的条件下,残留w(Mg)量能够控制在0.03%~0.04%是最理想的。 其它元素 Mn、P、Cr等所有阻碍石墨化的元素越低越好。 要注意微量元素的影响,如Ti。当w(Ti)量低时,是强力促进石墨化元素,同时Ti又是碳化物形成元素,又是影响球化促进蠕虫状石墨产生的元素,所以w(Ti)量控制得越低越好。笔者公司曾经有一个非常成熟的无冒口铸造工艺,由于一时原材料短缺而使用了w(Ti)量为0.1%的生铁,生产出的铸件不但表面有缩陷,加工后内部也出现了集中型缩孔。 总之,纯净原材料对提高球墨铸铁的自补缩能力是有利的。 2、浇注温度 有实验表明,球墨铸铁的浇注温度从1 350℃到1 500℃对铸件收缩的体积没有明显的影响,只不过缩孔的形态从集中型逐渐向分散型过度。石墨球的尺寸也随着浇注温度的升高逐渐变大,石墨球的数量逐渐减少。所以没有必要苛求过低的浇注温度,只要铸型强度足够抵抗铁液的静压力,浇注温度可以高一些。通过铁液加热铸型减少共晶凝固时的过冷度,使石墨化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不过,浇注速度要尽可能地快,以尽量减少型内铁液的温度差。 3、冷铁 根据笔者使用冷铁的经验及利用以上理论分析,冷铁能够消除缩孔缺陷的说法并不确切。一方面,局部使用冷铁(如打孔部位),只能使缩孔转移而不是消除缩孔;另一方面,大面积地使用冷铁而获得了减少补缩或无冒口的效果,只是无意识地增加了铸型强度而不是冷铁减少了液体或共晶凝固收缩。事实上,如果冷铁使用过多,影响了石墨球的长大及石墨化的程度,相反会加剧收缩。 4、铸型强度和刚度 由于球铁大都选择共晶或过共晶成分,铁液在铸型中冷却至共晶温度所经过的时间较长,也就是铸型所承受的铁液静压力的时间要比亚共晶成分的灰铸铁要长,铸型也就更容易产生压缩性变形。当石墨化膨胀引起的体积增加不能抵消液体收缩+凝固收缩+铸型变形体积时,产生缩孔也就在所难免。所以,足够的铸型刚度及抗压强度是实现无冒口铸造的重要条件,有许多覆砂铁型铸造工艺实现无冒口铸造既是这一理论的证明。 5、孕育处理 强效孕育剂及瞬时延后孕育工艺既能给予铁液大量的核心质点,又能防止孕育衰退,能够保证球墨铸铁在共晶凝固时有足够的石墨球数;多而小的石墨球减少了液体中的C向石墨核心转移的距离,加快了石墨化速度,短时内大量的共晶凝固又能释放出较多的结晶潜热,减少了过冷度,既能防止白口的产生,又能加强石墨化膨胀。因而。强效孕育对提高球墨铸铁的自补缩能力至关重要。 6、铁液过滤 铁液经过过滤,滤除了部分氧化夹杂,使铁液的微观流动性增强,可以降低微观缩孔的产生几率。 7、铸件模数 由于铸态珠光体球铁需要加入阻碍石墨化的元素,这会影响石墨化程度,对铸件实现自补缩目的有一定影响,所以有资料介绍,无冒口铸造适用于牌号在QT500以下的球墨铸铁。除此之外,由铸件的形状尺寸所决定的模数应在3.1 cm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厚度<50 mm的板类铸件实现无冒口铸造是困难的。 也有资料介绍,对QT500以上的球墨铸铁实现无冒口铸造工艺的条件是其模数应大于3.6cm。
无冒口铸造,影响因数太多.并不是如均衡凝固理论谈的那样.一缩再一涨就补缩了.
生产厚大断面球墨铸铁件时,如何选择球化剂?球化处理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生产厚大断面球墨铸铁件时,为了提高抗衰退能力,可以在球化剂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重稀土。这样既可以保证Mg的含量,同时也可以增加具有抗衰退能力的重稀土元素,如,钇等。有关资料表明,钇的球化能力仅次于镁,但其抗衰退能力比镁强很多,且不回硫。 钇可过量加入,高碳孕育良好时,不会出现渗碳体。另外,钇与磷可形成高熔点夹杂物,使磷共晶减少并弥散,从而进一步提高球墨铸铁的延伸率。根据国内多家企业的试验和生产实践,采用含Re—Mg和钇基重稀土的复合球化剂生产的厚大断面球墨铸铁件球化效果非常理想的。 球化处理时要控制球化反映的时间和速度。球化反应时间应控制在2分钟左右。   为了防止球化衰退,一般采取以下措施: 1、金属液中应保持足够的球化元素含量; 2、降低原金属液的含硫量,并防止金属液氧化; 3、缩短金属液球化处理后的停留时间; 4、为防止 Mg和Re等元素逃逸,可用覆盖剂将金属液表面覆盖,隔绝空气以减少元素的逃逸。
中高Mg低稀土球化剂(轻稀土类的);厚大件客户基本都是用的这一类。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