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新智造网

新智造网 > 加工问答 > 问答详情 我要提问

哪位大师能发一份刺破下料的端子模具图

减肥GV饿哦 | 来自:河北 廊坊 | 浏览424次 | 提问时间:08-24 19:43 | 回答数量:0
哪位大师能发一份刺破下料的端子模具图,谢谢。

标签: 刺破下料 端子模具 

您目前状态:非注册用户 (**部分为隐藏内容,仅对会员开放)

查看隐藏内容请先登录或注册会员 登  录 注  册

相关问答
想了解一下关于飞机方面复合材料成形模具的制作需要哪些设备?投入多少? 有了解
哈哈,我刚从湖南航天环宇出来,做了3年多复材工装设计和工艺,复材工装模具设计其实很简单,都是套路,制造需要一些技术,设备很关键,30m,18m,8m的五轴机床和加工中心需要的,复杂曲面成型需要用到大功率热压机,工装焊接之后需要很大的热处理设备退火,其实再复杂的曲面成型都可以有办法做到,而不是上面网友提到的多点柔性成型,这个国内有大学在研究,但是目前还没有进入实用化阶段。
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增强的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以其比强度和比模量高、热膨胀系数小、可设计性好、易于整体成型等一系列突出的优点,在航空航天结构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已成为航空航天四大结构材料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复合材料产品的制造技术迥异于常规的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的成型,通常要在模具中完成,在新材料成型的同时,也完成了最终结构(毛坯)的成型。模具决定了制品的几何边界,明确了与其他零部件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制品的内部质量和表面状态,这些都决定了模具在复合材料产品制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复合材料产品的制造工艺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真空袋成型、热压罐成型、模压成型、缠绕成型、拉挤成型、软膜膨胀成型、喷射成型、电子束固化法、渗透成型(如RTM)等,不同的成型方法对模具材料和结构形式有不同的要求,同时又推动着模具技术不断发展。 框架式模具一般由模板与支承结构组成。模板采用钣金、冲压等工艺成形所需的型面,并要求具有较高的光洁度和密封效果。支承结构一般由金属型材(有时甚至是木材)制成,用于支承和固定位于上面的模板。其内部为空心结构,热容量小,便于热量的传导,且重量较轻,转运方便。这种结构适用于热压罐成型、真空袋成型、真空导入成型等多种工艺。 除了一些薄制品或者简单零件采用单模外,模压、拉挤、RTM等工艺所用成型模具多为对模等组合结构形式,组合模具各部分需要精密配合、运行到位、定位准确,因而,要求较高的刚度、强度、表面硬度、形位精度等,通常采用碳钢或铝合金材料。 虽然钢和铝表面光滑、致密、硬度大、易于脱模,清理模具时不易损坏,并且耐温性能好,但存在着和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不匹配的问题(钢的膨胀系数约为12×10-6/℃,铝的膨胀系数约为24×10-6/℃,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膨胀系数一般都低于3.5×10- 6/℃),导致制件型面精度不高,尺寸误差大、固化应力较大。殷钢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可达到2×10-6/℃,可以与复合材料的线膨胀系数相匹配,但是殷钢模具的加工成本较高。 膨胀模主要采用弹性材料,弹性材料的任意赋形特性对于复杂型面或者封闭腔体结构的成型十分便利。膨胀模利用弹性材料在加热过程中的体积膨胀特性,提供复合材料固化成型所需的压力。膨胀模所用材料有含硅或不含硅的橡胶,目前,应用较为成熟且商品化的典型材料是有机硅橡胶。在使用橡胶模时,一般将它设计为成型模的内腔,其外部则采用封闭的刚性结构,有时也采用橡胶作为芯模。 收缩模主要有收缩管和收缩带两种类型,多用于复合材料杆件或长轴类零件的成型。收缩管或收缩带的材料为热收缩塑料,系根据一些高聚物进行辐照处理后产生的“弹性记忆效应”制成,目前常用的有(改性)聚烯烃、聚全氟乙丙稀、聚氟橡胶等。但热收缩模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固化压力控制的准确度低和制品表面的平整性差,以致需要机械加工,大大影响了产品的质量。 在国外航空航天产品中,复合材料模具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国内航空系统单位对复合材料模具研究较早、产量较大,其他单位包括航天部门使用还比较少。 复合材料模具多半采用碳纤维或(和)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制成,并可作进一步的修补,因而可将模具制造得十分精确。由于模具材料与制品大体上属于同类材料,因而有效地解决了模具与复合材料制品的热膨胀系数匹配问题,极好地保证了产品尺寸和型面精度,是复合材料成型模具发展的主要趋势。这种模具已大量应用于尺寸与形位精度高或者尺寸超大的复合材料制品。由于模具本身也是复合材料,使得其制造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不可知性。 目前,复合材料模具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复合材料模具的制造工艺复杂,过程控制要求严格,不同工艺方法、甚至不同批次产品质量差异相对较大。 (2)复合材料模具表面密封性较差,特别是当存在制造缺陷(如孔隙率过高)时,极容易出现真空泄漏问题。 (3)复合材料模具的表面硬度较低,易产生机械损伤,胶衣或者镀层易脱落。另外,在起吊、搬运过程中受撞击后容易产生分层、掉渣、变形等问题,影响正常使用。 (4)与一般使用寿命在千次以上的金属模具相比,复合材料模具的使用寿命相对比较短,一般只有几十次左右。当然,国外也有质量良好的复合材料模具使用近千次仍未出现问题的实例。 (5)复合材料模具的制造成本比普通金属模具要高出不少。
和糊玻璃钢差不多,无尘的车间,真空吸附的设备。关键是料子,国内还是不如日本。
今天终于把歪PIN问题解决了,问题点原来出现在预断上。 这套模具的预断是设计在前面的,打上预断后会涨,整个产品会歪向一侧。所以弹片折弯后会歪,其实之前我也检测过料条,没折弯的产品也不歪。可是折完弯后歪的特别厉害,已经超出公差了。 我估计是和应力释放有关系吧(嘿嘿,我也是瞎猜的)。今天修的时候把预断拆下来,产品的对称度立马小了。估计就是这里的问题。 和工程师研究了一下,决定再加一个零件。也是打预断,这个和弯刀打点是一个意思,搞模具的大侠们应该知道:PIN往那边歪就在歪的方向打打点。 有的朋友会问了,那产品外观怎么办,这个我们也考虑进去了。好在这套模具后面有一个剪切的工程,这个打点的工程就加在了这个剪切的位置的前面,经过后面的试模,打点的位置被直接剪段下去了。现在产品折弯后对称度是1条到2条,效果非常好。 看来搞模具还是要活到老学到老啊!不过具体问题还是要具体分析啊,大家说对不。
这是典型的修模手法,这样的思维搞下去会走入迷阵,修过来搞过去就是没有个头。 今天在这帖白纸黑字留下印子。 预断,通常是在端子和料带连接区给予先行降低材料强度,于使用前可因此处的“痛点”而达到可控制的折断。 楼主在帖子中提到“应力释放”,这是正确的,但是楼主有没有去思考一个问题,为啥不会往另一边歪?当再换过预断冲后,是否还是同样歪现在这边的情况? 歪的程度也是很接近吗? 这里又导出另一个问题,是否? 在帖子里没有看见这样的叙述。 在另外的帖子已经回复过楼主的问题,从这次修模的经验,您会认为不是那些因素所致。 从这两个帖子里俺敢武断的说,您家的模有时很快就可以修好,有时又可能修上一整天也还看不到头。 什么叫翻料,什么叫高低PIN,什么叫哥俩好的问题,在车间里已经快要忘记它们的存在,这代表是什么? 这是将您遇见的这些问题都有效的被控制住,控制的方法就是在另一帖里所述的那些原则。 俺是见您有心向学也肯分享的心态,才拍这一砖。
发个端子模具给大家分享
谢谢,楼主在哪里工作啊,模具风格有点像富士康的,呵呵瞎猜的,我还没做过端子模具,想学习一下,以后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