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新智造网

新智造网 > 加工问答 > 问答详情 我要提问

关于导柱、导套与模板配合的问题(急)

shuqunzhuan | 来自:吉林 长春 | 浏览2196次 | 提问时间:07-19 16:35 | 回答数量:2
请教各位,我以前标导柱孔都是按H7标的比如:¢28H7,现在见有模具钳工标注成:¢28-0.03/-0.04,查了一下冲压手册,手册上: ¢28+0.021的,也有¢28-0.020/-0.041的,A型导柱¢28h5,B型导柱¢28r6。它们到底怎么使用的呢?如果我标的是¢28H7,别人用¢28h5导柱,那不就是过度配合了吗?哪位能指点一下,这个问题捆扰很长时间了,谢谢!
回答人:HD8266807-19 17:14
看你用哪种标准了哦,不同的标准肯定有差异的.你要和客户统一标准.还有就是.导柱和模座导柱孔配合应该过渡或者过盈一点的阿.导套和模座导套孔单边间隙在0.05-0.15.
回答人:akittty07-19 17:08
非常需要!

导柱订单 导柱厂家

标签: 导柱 导套 模具钳工 

您目前状态:非注册用户 (**部分为隐藏内容,仅对会员开放)

查看隐藏内容请先登录或注册会员 登  录 注  册

相关问答
本来准备在帖子里做一点回复,但是,觉得像这样的题目有必要说的多一点,更详细一点。这样可以比较清晰的描述对我国模具的实际状态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抛砖引玉吧! 帖子以我国模具进出口额的差距引出这样的题意,说明我国模具与世界模具先进水平的差距,是真实的表现了实际的情况! 但是,为什么呢? 一:现状 应该这样说,我国模具通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从九十年代以来,模具行业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模具的生产基地。这样说,真的一点也不过分!特别是在普通模具包括家电,一般工业用品,电器,。。。。在绝大多数领域,中国模具已经占领了相当大的份额。但是,在很多高端领域,特别是汽车模具,精密模具,高效功能模具,我们仍然要从国外大量进口。不否认,在我国也有一些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很高的公司可以部分的达到国外的先进水平,但是,这只是很少的部分厂家:如精密冲压领域的无锡国盛(我去过国盛,真的很不错,设备,技术,管理绝对国内一流。但是,离国际先进水平仍然有差距)即使是汽车模具包括汽车覆盖件模具,汽车内饰件模具,我国也已经有很多模具公司的水平也达到了很高的境地。 但是,从模具行业整体而言,我国模具的整体水平仍然是以中低档模具为主,特别是由于国家对模具行业缺乏有效的行业准入门槛,以至于在很多所谓模具发达地区,特别在浙江,低端,粗制滥造的模具充斥市场。 二历史原因 我国模具发展的历史很短,在这三十年内发展到如今的水平,说实话,已经是奇迹! 记得八五年我去桂林电科所开模具行业技术会议,当时广东的模具水平几乎为零! 但是,那个时候欧美国家已经比较广泛的应用热流道系统了! 八八年我从德国回来时,德国已经开放出模具流动分析软件,也就是现在很风行的MOULDFLOU的初始模式。当时,我所在的武汉长虹模具厂花费了将近二万元就引进了这样一套软件。并较为成功的应用在我们为天津夏利所开发的第一台国产汽车的模具设计中! 在德国,八十年代已经在开始运用计算机设计模具强度计算模式及注射模具注射工艺的分析软件。 所以,一方面我们不能够妄自菲薄,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另一方面,我们仍然要很清楚的知道,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仍然有很大的差距。而且,这样的差距是整体性的差距。 三:差距分析 1:理论研究及开发 模具的理论研究及开发在我国应该是模具落后的最基本的原因 到现在,我们仍然只能够为那些国外引进的各类软件做一点外挂,仅此而已!国外的软件已经基本上垄断了我国模具所有的市场:设计,开发,加工,分析。。。100%的垄断! 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只是。。。盗版!!!!!!呵呵。。。苦笑!! 据我所知,,某些知名的大学的模具专业,涉及的模具课程是多少呢?三十几个课时!呵呵,也就是做一点模具简介而已了!郁闷! 我真的不知道这样是否能够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模具专业研究人才?! 对所有行业来说,理论的研究就是皮,是基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2:企业专业化及对科技开发的投入 在我国现行体制下,模具要发展,专业化及科技开发的投入绝对是一个最基本的条件! 没有专业化,对模具行业来说,科技开发及投入就是空话! 国内做得好的模具公司,可以说,无一例外的在这方面都是做的很好的! 比方说:无锡国盛,做汽车内饰件的广东群达,做PET瓶胚模具的广东国珠。。。很多公司! 一般的模具公司在现在的条件下。其生产经营的利润也就只在10%左右,而且是在保证尾款回收得到保证,生产过程不出现非正常意外的前提下才能够做到!可以说,整个国内的市场氛围导致了模具公司只能够在维持生产,惨淡经营的条件下苟延残喘! 3:社会意识--价值创造与价值认可 无可非议,模具的价值本质在于其社会价值。 一个管理良好的模具公司,其核心的价值和公司文化应该是: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获取利润! 当然,从广义的角度而言,所有的行业都应该如此。但是,对于模具行业来说,是绝对至关重要的! 而且,社会和模具需求用户也更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可惜,我们到现在还没有形成这样的社会氛围。在我的帖子:“价值与价值认可”里曾经谈到这一点! 由于模具的特殊性,单件,不可复制。。。等原因,在报价阶段,在用户老板的面前,仅仅就是一张报价单!凭什么来评估模具公司报价的合理性?稍有疏忽,就会产生问题。稍有偏差,各种猫腻就会出现而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这在模具行业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另一方面,我们的模具公司,大多数的模具公司不具备客户产品的成本意识,而只单纯的追求模具本身的成本及利润。 什么是好模具?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模具才是好模具!绝对不是精密,大或者其他! 产品成本分析过程,我在这里就不啰嗦。但是,要说的是,在德国,大学模具课程的第一章是什么呢: 4: 模具公司是典型的固定资产投入的产业。设备及相关装备的投入要占其80%以上 真正的好模具应该是也只能够是 在充分运用设备的基础上才能够得到保证! 人,都会犯错误!上帝也会犯错误! 所以,避免主观错误,也可以说避免人为错误是几乎所有模具公司最为头痛的大问题! 举例而言:在国外,一般的模具公司几乎无一例外的都会在几乎所有的加工机床上配置有一定水平的专用夹具如:三R,依诺瓦等。这样就可以保证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基本的装夹的一致性和无误差水平。当然,也有国外人工很高的考虑。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样的措施大大的减少了人为因素的产生,从而保证了模具生产过程的有效控制。而在我们国家,有多少公司采用了这样的投入呢?有,但是很少!而且,投入的规模也很小! 另外,减少主观或者说减少人为错误的方法就是尽可能的采用先进的设备,逐步降低或弱化模具钳工在模具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比方说,无锡国盛,他们的钳工基本上就只是装配工了。在很多其他模具公司,比如瓶胚模具,也基本上都弱化了模具钳工的作用。装配而已。这就是进步,可惜,范围太小! 5:社会整体水平 模具加工牵涉方方面面,塑料模具就与塑料材料,注射机,塑料注射工艺,钢材,相关模具配件等有很重要的关系。 比方说,国外的塑料原料生产商就能够给你提供一套完整的模具流道设计的意见及参考。而且,他们的公司里一定也有模具方面的专家或者是委托研究机构协作。不信,你去看我们的塑料生产商,绝对没有! 我在德马克(在宁波有海天合资厂)进修时,他们就有一整套模具,工艺的班子为注射机生产做配套研究。 说实话,我们要做到这一点,还需时日! 6:企业管理 模具生产的特殊性及订单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模具公司在一般条件下不可以做大,当然,如果订单稳定就另当别论了。这就是为什么在广东很多香港厂商所附属的模具部很大,以及我国的汽车模具生产厂很大的原因。绝大多数的模具公司只能够保持相对较小的规模。国际上基本都是如此,很少例外! 一般来说,模具公司人数超过100产值超过二,三千万就不小,管理水平就一定要有所改变。 在国内,已经有华工大等研究机构开发出专门针对模具公司的管理软件,虽然有所欠缺,但是,是一个很好的开头。目前,已经有很多公司开始对模具公司的管理给予了重视。 还有很多,时间关系。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是先头部队!任何时候都是不I可替代的! 用毛爷爷的话说: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相信在模具同仁的努力下,我们一定可以拉近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我们一定可以做出最好的模具! 不对和欠缺之处,静候指正!
同意版主关于模具技术的差异是事实存在的,虽然设备上已经跟上了时代,软件基本盗版也紧跟着世界先进脚步,但无论是理论教育,实践练习差距不是一点两点。 但我想罗马不是一天建成,虽然有差距,但我们也在不停追赶。 另外在长三角专做模具的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基础已经非常扎实,但材料等一些关键点始终无法突破,有待解决。 我们这里的模具企业龙头的10家产值都在亿元,其它就不说了。就是他们专门生产老外因环保而不生产的压铸模具,这点虽然产值大,技术上面很难说高啊 有一点与版主有不同看法 模具的进出口差额这是扯淡,国外大部分产品都是中国生产以大部分模具也是中国生产,但模具不出口,因为就地用了,所以模具的进出口差额没有任何意义。 这差额是政府的说辞,我们可不能拿来就用。
模具随着我国加工业及产品工业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领域越来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调节机制逐步的发挥其真正的市场调节作用。在90 年代人人羡慕的模具行业也逐渐的恢复到与其本身相适应的地位。那种在90年代模具钳工10倍于其他普通工种的工资已经不复存在。 所以,作为模具行业的参入者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市场的调整,以平和的心态去看待职场中的波动,持之以恒的努力在日常的工作中去培养对自己所在行业的职业操守和行业技术能力。 由于,模具行业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已经由初期那种作坊式的加工逐步发展到大规模的生产,特别在一些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尤其如此。 但是,模具行业本身的特点和市场局限,相当多数的模具公司仍然属于那种微小型企业,在欧美,日本也是如此。这是市场经济规律所决定的。所以“安分守己”的做好自己的本分,做好模具,是我们的责任! 在很多的场合,我一直都强调,模具行业绝对不可以片面的去做大,而应该做精,做强! 市场规律告诉我们,“规避风险”永远是做任何事情第一要务! 一:投资风险 模具行业的投资的重点在于固定资产的投资,一般来说,固定资产的投资要占整个投资的90%,其余的10%一般为启动资金。在90年代,由于模具市场市场相对不是很成熟,所以,绝大多数的模具公司不需要储备流动资金,当时的模具收起预付款都在50%。而且,模具价格很高,但这50%的磨具预付款就能够赚钱。而,现在我过目前模具市场的资金流情况完全大变样!3:3:3:1的付款比例已经相当普遍。很多模具公司10%的尾款基本上不能够完全收回,所以,目前,模具行业在利润大幅度缩水的情况下,投资风险很高! 二:经营风险 由于,模具市场在初期的高回报,导致市场及民间资本大量流入模具行业,以致形成了迷局行业的不良竞争。从而使得模具行业在面对市场时候已经处于非常被动的角色。一般现在大部分的模具行业利润已经由初期的50%急剧下降到10-15%左右。如果考虑模具加工过程管理的风险(我们后面要谈到)以及模具验收,尾款的回收的不确定性,亏本经营大量存在。 特别是与、由于金融风暴的影响,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模具企业尾随着相关行业的不景气也处于风雨飘摇的处境中。 三:管理风险: 模具生产由于其生产特性,决定了其规模。这点和社区很多其他做非标准件设备的朋友们很相似。有个做非标的朋友有篇帖子所描述的感受与模具行业几乎完全一样。 单件生产的特点决定了其生产过程控制的难度 订单的不稳定决定了其规模的局限性。没有那个模具公司每年都会有几个月的冷淡期,而这样的冷淡期是不确定的,和产品行业的淡季不可同日而语。 模具生产由于其单件生产的特点而严重依赖员工个人职业素质和职业操守。整个加工过程任何一点小小的失误往往会导致整个项目的崩溃从而使得客户流失。导致亏本经营。所以,模具公司最重要而又最难得就是过程管理! 四:市场的不良竞争加剧了以上的风险 我一直在我们这个社区表达我队市场不良竞争的忧虑。觉得作为中国最大的机械社区应该倡导一种风气,或者说倡导一种价值观。就是:应该在市场中去体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去认可别人或者说去认可合作伙伴,供应商,客户的价值!!!! 价值体现和价值认可应该是我们每个市场参入者应该很深入讨论的问题。不能够回避,也很难回避。 初到社区不久,我的看法可能有很大的局限。 谨以此帖给社区模具社友们在创业时,也可以给社区那些成功创业的伙伴们以参考! 产品是皮,模具只是附着在产品上的毛。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呵呵,一笑,一笑!!!!
中国制造能快速发展,我认为在于两个字,廉价。 模具业经过这么多年的高速发展,到如今的艰难生存,楼主已以说明很彻透。一价格上恶意竞争,二,产能过剩。 说说我厂吧,我公司做的是低端行业里面的,开关,保险丝座,电源插座,电源线。(主要是冲压,注塑,然后组装) 我公司注册于2003年,代工于当时在日本就快要倒闭了的企业。这家企业在日本开厂有50多年了,(当时这种低端的产品在日本生产,根本就是生存不下去了的,所以只能在别的国家找代工) 我说说我们现在做的价格吧,单位为RMB.开关在国内同行里,市场价都在6毛左右,我们卖给日本是1.5元,保险丝座国内卖的是一块多,我们卖到4块多,AC电源插座,国内卖的一块左右,我们卖的是3块左右。因为是代工,我们的货只能出到日本那家工厂,而他们卖到厂家还要加一定的金额上去的。这样对比一下,就知道外资来中国赚了多少了。而我们国内的代工厂商付出是又是多少,我们的工人更是. 可能你们看后觉得说,到日本了肯定会要贵呀,但还有一个问题得说明,这些产品大部份却又是从日本再运到大陆的日资厂使用的。 在这里还得说一下一个真实的事,经过是这样的,早3年前我公司老板就和大陆的日资客户沟通说从大陆直接出货给他们。不经日本,价格可以比日本卖给他们更便宜。但对方拒绝了,说如果我直接从你这里进货虽然这样有利于我的公司。但对于我代工的那家公司来讲,日本那边就可能会导致有人失业,或倒闭掉。再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品质上他们都只认这么个牌子,相信这牌子,这也可能是日本公司所说的团队精神吧。(不过现在日本那边已经让我们直接出货给大陆的日资厂了那鬼子常说要不是我们那时接下来做,他这公司在日本也就早倒闭了撑不到现在) 市场真的被一批人做坏掉了,我听到一在政府的人说在国内某个地方,这里我就不说明那个地方了,有很多人做实业,其实只是一个幌子,为了能接到大订单,不惜压低单价,没利润的也做。最终目的是拿这份订单的合同去银行贷款。然后将这些钱投到房地产里面。如果房地产好,那他的企业就还能运转,如果房地产不好。他的企业也就会马上破产。 越扯越远了。见笑了.........只代表个人观点。娱乐一翻.
有帖子说到模具加工的在线测量,看后,有几点看法,觉得有必要把我的看法单独的作为一个帖子发表,以供大家讨论。 在线测量是最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型的CNC机床加工测量方法和手段。 因其直观。。。。在线 ,准确。。。。和CNC机床联机作业,所以,目前在业界内有很多企业有使用这一的手段进行模具加工后的质量控制。 问题的关键在于在线测量在很大的意义上是一种观念的改变!因为目前甚至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模具型腔的加工仍然要依赖CNC机床的加工。而且也越来越倾向于高精度的CNC机床。 我想问的是。。。。 1:有哪个知名的CNC机床制造商愿意和这样的在线测量仪器配套? 如果和你们配套,那么机床制造商所宣称的精度会作何解释? 2: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确有时候由于刀具的磨损,程序设计的不合理,装夹过程的不严谨等原因导致加工出现误差,这样的误差的修正过程仍然不可以在线做出修正的。它需要重新进行程序的修正等一系列工艺改变过程,工件也很难就这样放置在机床上等待。这时候,即使能够在线,生产的实际过程也不能够让其在线!这。。。是问题的关键! 3:所以说,在目前阶段,在线测量只是,仅仅只是一种概念! 4:当然如果在线测量能够比目前所使用的三坐标测量设备更快捷,更便宜,我更主张作为一种线外测量的手段,那样就更适合模具公司的生产实际!
就目前我们模具生产来说,十来台机床配置一台CMM还是比较实际的. 电极,形腔,销子都需要清洁表面,再送到恒温 ... 本人写这个帖子不是说在线测量怎么不好,而是希望指出任何新的东西有其不足之处!而且在模具生产的实践中,检测过程虽然重要,但是,在线测量只是一种补充,仅此而已!而且,使用的前提是,公司的CNC机床有足够多,有足够的空余间隙等待在加工后的检测。同时,万一检测有问题,还要等待修复程序的重新编制。要知道,在大多数模具公司,CNC机床是最忙碌的加工工序。所以,在实际的使用中在线监测在模具生产中是不合理的,起码是有缺陷的。 不能够把这样的东西夸大成什么模具生产过程的重大技术革新。。。。。等言过其实的宣传!
不知道现在模具钳工现状如何去技校学行不行
哎,当工人永远不好,还是改行吧~